Search

▍向下箭頭法

向下箭頭法這招,做法簡單有效,出自認知行為治療(Cognitiv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▍向下箭頭法

向下箭頭法這招,做法簡單有效,出自認知行為治療(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,CBT)。認知行為治療強調想法、感受與行為之間的交互影響,希望能達到心理安適的狀態。可以先決定一個想要探索的思緒,問問自己「這個想法是什麼意思」,出現的任何答案都要拿這個問題再問一次,一直問到挖掘出想法的深層意涵為止。

整個循環可能三個箭頭就能完成,但也可能會到十個以上。最後可能會得出更正向平衡的觀點,不過目標還是會以充分理解最初的想法為主。

可以選擇大聲講出答案,也可以在腦中默默練習就好。把答案寫在筆記本上應該會很有幫助,方便之後回顧整串問答。練習大概會長這樣:

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。

對你來說,這個想法代表什麼?

別人會讓我失望。

對你來說,這個想法代表什麼?

我永遠都會受傷,就像現在這樣。

對你來說,這個想法代表什麼?

做什麼都沒有用,狀況也不會變好。

對你來說,這個想法代表什麼?

我放棄嘗試了。

對你來說,這個想法代表什麼?

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。

對你來說,這個想法代表什麼?

我想要尋求協助。

對你來說,這個想法代表什麼?

我比我想像的還願意接受改變。

.

以上文字摘自
《#療癒次級創傷》
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
Healing secondary trauma : proven strategies for caregivers and professionals to manage stress,anxiety,and compassion fatigue
.
作者:楚蒂‧吉伯特—艾略特 博士(Trudy Gilbert-Eliot PhD)
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
各位朋友好:

這是等一下(9/19)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,抽書三本,歡迎參與。

摘文中的向下箭頭法,是一種覺察想法的方式,可以自問自答,也可以找人練習。但如果我們要用向下箭頭法幫助對方,要有足夠的信任關係比較好,也要先大概說明這個方法的用意,讓對方有心理準備。

「……認知脫鉤(cognitive defusion),也就是與自己的想法建立關係,保持開放好奇又感興趣的心態,即使是那些困擾你的思緒也一樣。如此一來,將更能覺察並杜絕扭曲的想法。」

如果最後我們能深刻體會到「你的想法,不等於你」,那是一種可喜的狀態。因為我們容易陷入一種處境,就是我們忍不住會有某種想法,明知不是事實,卻又難以擺脫這個想法的影響。

能跟長久執著的想法保持距離,會體會到一股輕鬆與寧靜。

祝願您,能跟自己的想法建立良善的關係,對想法保持開放好奇,也可以拒絕想法帶著我們進入扭曲的想像世界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